相信很多企业在选择税园区进行*筹划的时候,会不知道怎么选择,看了各种园区的政策文件,反复的比较,最后还是无从下手。大多数的人考虑税收洼地无非是根据以下的几种情况。(详情关注VX公众号:牛排沾花生酱) 园区离主体办公公司的距离 当然这是正常的,毕竟离得近知根知底,也方便考察。但是小编不得不说,对于税收洼地的选择,距离比重不必太大,(176)税收洼地是注册式的,(2368)你只要申请一个有限公司(分公司或者子公司)就可以,(9812龚)不用实地办公,所以咱们得把注意力放在政策上。当然,如果园区扶持力度相差不大,选择距离近会更好。 税收扶持的程度 税收的扶持程度才是较重要的,但是是不是返税的比例越高就越好呢,当然不是这样,我们还需要看返税的基数。因为目前的很多税收洼地呢都是按照地方留存基础上进行返税。 比如,如果一个企业需要交纳增值税1000万,然而交纳的这1000万税收地区*局是先直接扣下50%,剩下的50%留在市级*,有些园区是不经过市级财政的,而有些市级*是要拿相当一大部分的税收的,如果经过市级财政的扣除那么留存给地方的部分就很少了,这时候即使奖励给企业90%的比例,那数额也是很少的。所以咱么在选择的时候也不要被标题的夸张而吸引,盲目选择就得不偿失。 政策的稳定性 政策的稳定性也**是在企业的考虑范围,因为地区批给地方的政策扶持有时会做相应的调整,特别是对于个人独资企业。所以小编之前也一直提到,如果条件允许,申请有限公司才是长远之计,虽然个人独资企业核定征收的低税率确实很诱人。不同的园区政策稳定性是不停的,不如一些发展不成熟的税收洼地,它们承受不了太大的税收流量,不论是监管还是运行都会存在一些问题,就会面临一些政策波动,还可能会取消税收扶持的政策。 所以,咱们在选择园区的时候,需要多方面考虑,并不是返税比例越高或者核定征收越低的地方就越好,我们需要知道留存基数。还需要看当地政策的稳定性,不然就算税收扶持力度大也不是长远之计。